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標題的中文書名是我翻的,以下是我的中文摘要:)原文書在這裡。
書評摘譯
- 習近平已下定決心要重塑中國,並把它帶到世界舞台的中心。我們都感覺得到這意義深遠的改變,但只有少數人有能力退一步檢視習近平、分析他的崛起、然後猜測習近平帶領的方向。Kerry Brown 有這能力,而他也善用了。這本書提供了對習近平崛起、他的遠見和決心、他將帶領中國和世界到達的未來的精彩敘述。所有對中國及其世界角色感興趣的人都應該拜讀這本書。
― YONGNIAN ZHENG, DIRECTOR OF THE EAST ASIAN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7-01-06
- Kerry Brown 是觀察中國最敏銳、準確的外國觀察家。
― JOHN SIMPSON, BBC 2017-01-06
摘要
共產黨現況( 2016 )
儘管馬克思主義並沒有提供任何政治實體連貫一致的倫理思維,意識形態仍是期許在中國獲得權力的人必須掌握的語言;但當細看習近平,他與黨的權力比起奠基於道德、意識形態,或其他無形的來源,更像是奠基在金錢上。透過不透明地控制省份的預算,他得以確保各省份會乖乖聽話。他身兼多個單位的主席,這使他能夠一手掌握所有社會、政治、國家安全跟外交的所有事務。習本人跟共產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密切關係也清晰可見,畢竟解放軍以反貪腐拉下馬的官員與黨中央欲清算的官員高度一致。共產黨獲得權力的方式使其自身多疑,也讓其中高層明白監視人們一舉一動的重要性。複雜的分類、階級、忠誠度與可靠度的排名也因此建立。諷刺的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起家的共產黨已日益接近世襲的帝國。親友關係讓有門路的人可以輕鬆接近權力核心、判斷哪些人可以信任、在特定職位獲取既得利益,還有擁有其姓氏在政治方面的「品牌價值」。這種結構縱容特定階級以上的黨員公器私用、照應熟人、紙醉金迷等自私自利的行為。中國日漸富裕之際,「因為我是黨的核心分子,所以我想做什麼都可以,沒人能向我問責」的心態也已深根於黨中三十年之久。中國 2014 年的全球清廉指數是糟糕的第 100 名( 第 1 名最清廉、第 175 名最腐敗 )。但共產黨不能一直忽略倫理道德的問題,因為核心分子的瀆職行為會引起廣大民怨,處在統領生活各方面的領導位置上,缺乏哲學根基的政治論述也會顯得不協調與欠缺合法性。要想兌現共產黨時常聲稱的「黨不只為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工作」,建構一個適用於整個社會的思想價值體系就是必要的。在對外方面,以往中國對領土爭議採取強勢態度( 包含日本、南北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 ),讓它流失許多朋友,對外投資與在外國設立孔子學院等( 試圖運用軟實力的 )效果也十分低落。
習近平的個人形象與對毛澤東的看法
習近平跟前任主席的不同點是,胡錦濤在大眾眼中幾乎沒有個人背景的存在,而他卻會以自己生平的自述來試圖引起大眾的共鳴。上山下鄉是毛澤東主導的文化大革命的產物,在十二年間翻轉了一千七百萬青年的生活,習近平也是其中之一。該時期的鄉下人通常都不歡迎這些不會農業技能、只是來分糧食跟其他資源的年輕人。大部分的下鄉青年經歷的是貧苦跟寂寞,被毆打、霸凌、殺害更是常態。七年上山下鄉、與父母分離的艱苦生活理應令習近平憤怒,但他卻透過官方媒體表達對這段時間的感恩,說這段時間讓他理解農民的艱辛( 直至 2010 年農民仍佔中國人口的一半 )。在官方媒體的敘述中,他也被村民描述為務實、受歡迎、喜愛閱讀、不怕粗活、身材高䠷、沒有北京人架子的樣子。他的感想更是特別:「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毛澤東是送他下鄉、打斷他在清華化工的學業的罪魁禍首,其諸多作為也飽受爭議,但習近平卻欣賞這位近乎宗教領袖的人物,他不但從未說過任何可被解讀為怨恨毛澤東的話,甚至表達對於可與毛派遺澤共存感到驕傲。他似乎是含蓄地表達,只要中國能重生為一個更加驕傲、富強的國家,那過往的錯誤與苦痛就是值得的。
習近平登上大位之路
就像所有自大狂政客一樣,毛澤東並沒有留下合格的接班人。他毀滅了所有可能在他在世時取代他上位的人,但是鄧小平卻存活了下來,並且以他驚人的軍事天份與選擇時機的好眼光開啟他的改革之路。許多還活在毛澤東時代的夢想中的高層反對改革,認為這是對共產主義的背叛,但是在習仲勳( 習近平的父親 )等人的建言與幫助下經濟特區得以設立,並且創造可觀的利潤、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父親對國家的貢獻成為習近平寶貴的政治資產,並且使他談及「改革開放」時格外有說服力。但是菁英背景也是一把雙面刃,在文革時與鄧小平這樣的高層有所連結並非好事,這也很可能是他之所以在 1997 年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沒有獲得正常該有的票數的原因。
習近平於 1983 年離開北京跟軍事生涯,以在其他省份工作,這個舉動可能被解釋為野心跟命運的表現,但是考慮到軍事生涯的影響力不及其他工作,他大概只是務實罷了。他可能是在父親的建議下從河北正定縣的基層官員做起,以累積廣泛的經驗,並一路高升。( 基層官員最不受民眾待見、也經常背爛政策跟權力濫用的鍋,因此當基層官員是刻苦的政治訓練。)後來他到跟自己出身地的文化、方言大相徑庭的福建廈門工作,在對福建改革已有功績的項南手下學習。在廈門的期間他結識並與彭麗媛成婚,彭麗媛後來成為中國傳統歌曲最有名的歌手之一,直到 2010 年之前都遠比習近平更有名。她跟軍隊的連結、身為女性的活躍、廣大的名氣、親民的形象都成為習近平寶貴的政治軟實力。後來,中共中央組織部為了測試領導人候補面對新環境的實力,把習近平調任到福建最貧苦的寧德地區,習近平的生活又變得難過,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升遷。他後來說他在寧德學到「解放( 他的 )思想、教育好黨內幹部、對付貧困,跟由上到下提倡開放」。他也在寧德親身見識到( 改革導致的 )官員腐敗增加。由於一連串事件的發生,1989 年晚期到 1990 年,外國害怕中國放棄改革而撤資、中國被邊緣化,還面臨美國跟歐盟的武器禁運政策。中國的成長落到十年間的最低點。鄧小平後來在一次對經濟特區的巡視中重申了中國應該繼續改革,而這被他欲提拔的當地官員之一的習近平看在眼裡。1996 年,習近平晉升福建省委副書記。1997 年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選舉上,前 150 名可成為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習近平獲得第 151 名,但他還是擠進了名單,外界揣測這是江澤民動的手腳。2000 年,他又被提升到省長的位置。再兩年後,他轉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代省長,並成為黨委書記,手握大權。習近平在此位置大力扶植阿里巴巴與吉利等企業,儘管這些企業在海外表現亮眼,浙江的出口與外資表現依然低落。因此,他吸引麥當勞、摩托羅拉、花旗銀行在當地設立分公司,在四年間出口逐年成長驚人的 33%,並鼓勵兩千家企業向外投資 116 個國家。在他於浙江的任期中,父親過世。( 薄熙來殞落之際,謠言流傳習近平的父親與薄熙來處於敵對關係,因為他們的家族在文革時有過衝突,而且在胡耀邦失勢時,習仲勳( 習近平的父親 )與胡耀邦站在同一陣線,薄熙來的父親( 薄一波 )則公開與他作對。這令習近平對薄熙來的異常友善態度耐人尋味,而外人只能因此懷疑他與父親的關係。)為了成為總書記,並不給競爭者任何口實,習近平低調行事、只做風險極低的事、甚至請弟弟不要從商以避嫌,而這策略成功讓他於 2007 年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令人不得不懷疑的是,習近平的總書記競爭者總是在對他最有利的時機爆出醜聞。陳良宇、薄熙來皆中箭下馬,但作者認為這並非習近平的詭計,而是極大的好運。2012 年,習近平從競爭者中勝出,成為總書記。
習近平與中共的政治展望
受到全球金融危機跟茉莉花革命的影響,中共高層更加懷疑複製美國或歐盟模式的有效性、讓他們更不輕易向外國尋求幫助、認為美國與其盟友將意識形態強加於其他國家並因此使其受苦、質疑美國政府意圖破壞中國政治、決心以中國模式站穩自己的腳步。
登上大位之後,習近平談及「找到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共通點」的重要性。他也認為必須鞏固黨的道德角色,因為金錢與物質利益沒辦法成為真正的政治權威來源。習近平管理黨員、收拾貪腐爛攤子、用「正義、健全、清廉、無私」來描述黨等行為就是讓黨重回道德制高點的嘗試。因為共產黨有把黨跟國家的命運、任務視為一體的傾向,所以它也可援引傳統文化作為政治目標的根據( 例如已被援引的孔子教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了增加無形的政治權力,中國只會越來越習於煽動人民的情感:主要是訴諸民族主義、編織對於新中國( 居於全球領導地位 )的美好想像。
身為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也必須注意國有企業的獲利能力與財務健全、對付日漸都市化的社會需求、應對人口結構帶來的社會與福利問題、處理重工業都市產生的( 禍及人民健康與國家名譽 )的霾害與環保問題。為了避免不利於黨的輿論跟社會動員,他甚至監管部落格跟微信等社群媒體、封鎖外國網站、匿名散播提升政府形象的言論,成為中國第一位具有數位策略的領導人。( 畢竟,如果新疆或西藏( 或其他地方 )發生嚴重暴動並迅速蔓延,他就可能一夕之間從中國教父淪落為頭號戰犯。)
香港與台灣的問題也是他手上的燙手山芋,尤其台灣與美國受「台灣關係法」的條約保護。在其他國家方面,跟美國及歐盟的合作與互動、涉及中亞、中東、俄國跟沿海鄰國的「一帶一路」( 2014 以前舊名為「新絲路」,意圖援引中國歷史上對文化與創新的貢獻 ),可以定義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新世界秩序。但就算大肆宣傳文化底蘊跟文明貢獻,外國是否會因此視中國為盟友而非威脅、讓它得以在影響力上與美國抗衡也不得而知,這就要看習近平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了。從他仍會拜訪紐西蘭、中亞、巴西、斐濟這些離中國這麼遠、文化又相差甚遠的地方看來,他很重視這個對外的任務。
總體來說,社會問題( 維持一個統一穩定的國家 )、國內政治問題( 現今政體的存續 )、地緣政治問題( 外國對中國的衝擊 )、經濟問題( 維持品質佳的 GDP 成長 )是四個習近平一旦處理不好,就會讓他下位的議題。相對地,若共產黨為中國策劃的長期發展計畫都成功了,中國就會變成一個各方面都比現在更加富強、穩定的國家。
內容優劣點分析
優點:
- 有知識性
- 台灣人因教育跟政治環境,普遍較其他國家的人對中國歷史跟政治更了解,可以減低閱讀難度。
- 可以在專家有脈絡的解說下更認識中國政治與習近平的措施。
- 讀起來不硬,因為作者喜歡用稍長的篇幅去講一件資訊量低的事。( 有點冗 )
缺點:
- 如果是衝著習近平的個人故事來看的,看書的前 24% 時可能會覺得多是情報量很低的冗長的廢話,因為一來就是脈絡化的、點評般地介紹共產黨與毛澤東,還有講些「The interesting question is what sort of power the Party wants and how it wishes to use it. What no one disputes, however, is that when talking about political power – the ability physically to organize people, and to control material resources – any discussion has to embrace and understand the CCP. It is in this entity that the real action happens, and it is here that we need to seek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of what political power is in modern China.」之類的廢話( 這廢話甚至根本不用寫這麼長 )。
- 作者喜歡寫包很多層、很長的句子,不好讀又冗,不過有好翻譯就可以改善。
- 一般人看傳記除了想看作者爬梳主角的事業發展,應該也是想知道主角的個人軼事,還有他面對各種情況採取的是怎樣的態度跟想法,但是受限於主角是中國政治人物,作者無法親身採訪習近平跟他周遭的人,只能從其演說、政治文件還有官媒潤飾( 或甚至杜撰 )的文章來拼湊他的人生。就算看完這本書,習近平對我來說依然是陌生的。
- 跟作者的學經歷相比,內容的資訊密度沒有想像中的高。( 往好的方向想也可以說讀起來沒那麼硬 )
- 作者身為英國人的行文風格較含蓄收斂、句型較複雜,看慣美國翻譯書籍直截了當風格的讀者剛看的時候應該會覺得有點卡,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 這是 2016 年出版的書籍,現在的情況已經變很多了。
是有內容的,但編排跟組織上有點問題,偶爾會覺得在繞圈圈跟講廢話。要不是接下審書我就會無限期擱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