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愛人,跟龐大可怖之物:六人行主角馬修派瑞回憶錄》(Friends, Lovers, and the Big Terrible Thing: A Memoir)摘要與書評

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標題的中文書名是我翻的,以下是我的中文摘要:)原文書在這裡

書評摘譯

  • 坦率、帶點黑色幽默 …… 生動描述了他長達數十年與飲酒和毒品鬥爭的故事。派瑞寫得感激、熱烈 …… 粉絲們會在書中發現動人的細節。

          ― The New York Times

  • 令人心碎的美麗的回憶錄。

          ― People

  • 《 朋友、愛人,跟龐大可怖之物​​ 》是一部非常真實、毫不留情的自傳,寫這本書需要勇氣。事實證明,馬修 · 派瑞有很大的勇氣。他把我們帶進了他的成癮、他的疾病和他令人窒息的孤獨。然而,在他的生命旅途中,馬修有能力將他的痛苦轉化為他帶給別人的歡樂,但他告訴我們,這是必須要付出代價的。馬修帶我們走過了他的地獄,但沒有沉溺其中。最終,這本書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如果你想了解馬修 · 派瑞是誰,請遠離八卦小報,讀讀這本書。

          ― Marta Kauffman, co-creator of the NBC sitcom Friends

內容摘要

( 劇名跟角色名都以 Netflix 翻譯為準 )

毒癮和酒癮

馬修 · 派瑞在戒癮的路上已花費七百萬美金、去過六千次戒癮聚會、去十五次戒酒中心,去過精神病院、三十年來每週諮商兩次、經歷生死關頭。他在癮頭發作時會神智不清、產生幻覺或做一些瘋狂的事情( 例如跟在醫院初次見面的工作人員求婚 )。他也因毒癮跟酒癮多次出入醫院跟戒毒中心、經歷痛苦的病症,甚至陷入多日昏迷。儘管他知道這些事是不該做的,而且這麼做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他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偷渡藥片秘密吃下。有次在從昏迷中甦醒後,他一開始拒絕讓他人為他說明事件的始末,因為他害怕面對他自己差點置自己於死地的事實。他也有時會在病床上醒來,享受三十秒的自由,然後當他清醒認知到血淋淋的現實後,立刻痛哭流涕。在一次戒癮中心輔導員的提點過後,他也意識到他可能主動選擇了毒癮跟酒癮的地獄,因為他喜歡這種生活帶來的戲劇性跟混亂。

幸運的是,在他與成癮對抗的過程中家人與朋友一直陪在身邊,給他支持。在毒癮反覆復發的過程中,一次因祈禱而造就的神蹟顯現令他印象深刻,那次神蹟讓他感受到藥物跟酒精都無法匹敵的至喜、大愛、接納、溫暖跟安全感,讓他開始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一切,並成功戒癮兩年。

他認為他之所以能多次死裡逃生是因為他願意用心幫助其他需要戒酒或戒毒的人( 還有他的名氣讓醫生不會放棄急救 ),而他也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真誠的快樂,和感受到神的臨在。他知道,他若沒親自經歷過地獄,就沒辦法幫助這些跟他經歷一樣困難的人。

生平

在馬修 · 派瑞九個月大時,他爸爸拋下他跟當時年僅二十一的母親,獨自前往加州追尋他的演員夢,然後就再也沒有回家。

在他三歲時,手指被意外切下,面對因焦急擔心而哭泣的母親,年幼的馬修說道:「妳不需要哭,我沒有哭。」他當時已明瞭他必須成為一家之主,照顧母親跟其他人,給他們提供安全感。

在他五歲時,媽媽讓他獨自搭機從加拿大蒙特婁飛到美國加州洛杉磯去見爸爸( 他父母離異 ),他在搭機的過程中害怕極了,沒有大人安撫他,他只能獨自面對恐懼。那次過程對他造成難以抹滅的創傷:被遺棄的感覺終生追隨他。他認為,如果他夠好,就會有人陪他去了,而不是丟下他一人。

因為媽媽有工作壓力、又情緒化、又被父親拋棄,所以馬修學會以搞笑來安撫她。在他安撫完她後,她會變得能夠煮飯,並坐在桌邊聽他說話( 不過他得先傾聽她說話完 )。快言快語的母子倆時常吵架,但他不能毆打母親,所以只能把憤怒吞下去。( 把問題向內吞的習慣延續到成年:比起怪罪別人,他選擇自己成為酒癮跟毒癮的奴隸。)由於母親因工作時常不在家,他常常獨自一人並感到被拋棄。( 但他可以理解總有人要養家。)他曾問過祖母,媽媽是否在當時天邊正在飛的飛機上面,因為他害怕她會像父親一樣直接消失。如果他媽媽當時跟別人約會,他就會擔心她跟新歡會一起消失。有時有保母陪他,但他們待的時間都不長,所以保母們也成為了遺棄他的人。他持續以幽默機智作為在這生活中倖存的武器。後來,母親再婚,誕下一女,他很喜歡這個妹妹,但他也同時感到不再是家中的一分子,於是他開始變得叛逆:拿爛成績、開始抽菸,遵從自己的理智而非內心,因為理智不會破碎;在他十歲之時,沒有人能再靠近他的內心。他在七年級時參與學校戲劇,發現自己的演藝特長,並感受到以表演逗觀眾開心的快樂,那種快樂比毒品更有效。( 他也發現自己十分在乎陌生人對自己的看法,並認為這貫穿了他的人生。)儘管其他叛逆行為加劇,但他成為了學校每部戲劇演出的主演,還是擁有全國排名的網球選手。有一天,他跟朋友在家中後院喝酒,驚異地發現喝酒後自己忘卻了所有的問題( 被拋棄、跟母親吵架、學業不佳、人生意義 ),身在無憂無慮與極樂當中。這個經驗埋下了他後來染上酒癮的種子。( 他回顧後覺得問題是他沒有過精神上的指引,也缺乏享受事物的能力,還同時對興奮感上癮,這些是很糟糕的組合。)他在原本的環境過得越來越糟( 時常生氣、學業不佳 )、又迫切想要了解他的父親( 他父母也認為去洛杉磯可能對他的網球生涯有幫助 ),於是他決定去那裡投靠父親。在他出發的前一晚簡直像地獄一般,家人的情緒烏煙瘴氣,家中充滿哭泣、尖叫與大吼,儘管他充滿決心要離開,他還是感到孤單害怕。大人輪流多次跟他說他離開家是如何傷他們的心,但他沒有其他選擇,他自己已經支離破碎了。( 至今他仍不知道飛去洛杉磯是否是正確的決定。)他到洛杉磯遇見十一歲的網球神童後,迅速放棄了成為專業網球選手的夢想。由於他父親身在演藝產業、他在家鄉有過豐富表演經驗、他習慣以絕妙的笑料化解緊張場面、他又享受收穫眾人的注意力,因此他決定成為一個演員。演戲於他是另一種形式的毒品,並且不像酒癮一樣已開始對他造成傷害。( 他當時已在每週末喝酒,酒精讓他越來越難在星期一起床。)在他十七歲時,他已經有一些演藝工作,並且篤定名氣可以解決他所有的問題。他開始翹課跟女生廝混,並在一次廝混時收到導演威廉 · 理查( William Richert )遞來的紙條,邀請他拍《 熱夜狂歡 》( A Night in the Life of Jimmy Reardon )這部電影。《 熱夜狂歡 》讓馬修學到如何製作一部電影,並愛上演戲。他的父母因他的高中畢業典禮而重聚,而他也在那次重聚發現他們分開是正確的,他不再希望父母復合。在二十一歲時,他第一次因沒喝酒而無法入眠,進而發現自己對酒精異常的依賴。在他試鏡錢德這個角色的三個星期前,他在家中閉眼跪下向神祈禱:「上帝啊,你可以對我做任何事情,只要拜託讓我變得有名就好。」上帝應允了他的禱告。1994 年,馬修 · 派瑞正式成為《 六人行 》的錢德 · 賓。( 他事後回憶,若他沒有得到這個角色,可能會流落在街頭上注射海洛因。)《 六人行 》的工作讓他十分快樂,他也極力不想辜負這個節目,但他的酒癮也同時折磨著他,若現場觀眾沒有因他的台詞笑出來,他就會流汗抽搐,感覺自己快要死掉一樣。每晚他都這麼覺得。他願意跟任何人交換身份,只要他能得到一個不會追殺他的大腦跟安穩的睡眠。在一次水上摩托車事故後,醫師開給他的藥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他一直在追尋的幸福感,令他染上了後來折磨他三十年的藥癮。一年半後,他一天吃五十五顆那種藥,「馬修 · 派瑞進了戒毒中心」的新聞也登上頭條。在他事業最風光的時候,他實際上活在黑暗跟痛苦當中。( 三十歲時,他因飲酒過度患上胰臟炎,這個疾病也帶給他諸多苦痛。摩妮卡跟錢德結婚時,他住在戒毒中心。)在戒毒成功後,他遊戲人間,卻發現自己浪擲寶貴時光,錯過婚姻跟可能的家庭。兩年後,跟異性關係的風暴促使他再次服藥,毒癮復發。2004 年,帶給他莫大快樂、生活意義、終身朋友的《 六人行 》迎來結局。他在《 六人行 》結束之後參與製作電視節目,可惜反響並不大。過往經驗中的一次神蹟令他開始以不同的態度面對生活,他發自內心希望自己能總是善待、幫助他人,並透過幽默向大眾傳達「人是可以改變的」這個訊息。2013 年,他在協助非暴力成癮者除罪化上的貢獻令他獲得歐巴馬政府國家毒品控制政策辦公室 ( 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y )頒發的「康復冠軍獎」( Champion of Recovery Award )。他也持續寫劇本,並在自己編寫的劇中擔綱主演。在省思自己的生活後,他現在尋求跟更高力量( 上帝 )的精神上的連結,希望能獲得保護與生活指引。他不再覺得自己不足、需要以笑料換取他人的認同,只是很感激自己擁有的經歷、觀眾、摯友、家人、前女友( 們 )跟仍然活著的事實。現在,他仍在幫助他人、追尋真愛與新的夢想,並腳踏實地地生活。

愛情

馬修的愛情之路走得並不順遂:他母親在他小時候沒有給他足夠的關注,造成他時常受不可能跟他發展的對象吸引( 例如已婚女性 ),若他成功與這些對象交歡,他就會失去對她們的興趣,繼續在外追求其他不可得的女性。在他的生命當中不乏用真心對待他或為他付出許多的女人,但馬修會令人意外地跟她們分手然後跟眾多的其他女人交歡。他時常感到自卑,也不認為在他揭露真實的自我後還會有人愛他,所以他並不信任愛情,儘管他渴望愛。如果對方主動離開他,他會受到毀滅性的傷害,因此他寧可選擇自己先推開對方,並結束這段關係。( 就像他結束與茱莉亞 · 羅伯茲( Julia Roberts )的關係一樣。)對愛情的恐懼也使他不敢向愛人求婚。

《 六人行 》軼事

  • 錢德講話的抑揚頓挫來自於馬修十四歲時跟他一對兄弟朋友( Chris Murray, Brian Murray )一起發展出來的說話方式,那對兄弟至今仍是他的摯友。
  • 《 六人行 》的劇本在圈中流傳時讀過的人就知道這部劇會大賣,馬修多次要求經紀人幫他爭取試鏡的機會,但他當時有另一部檔期相撞的劇在身因此被拒絕。馬修覺得錢德的台詞就像是編劇跟蹤了他一年寫出來的,笑話、舉止、世故機智的價值觀都與他如出一轍,他不是「可以演錢德」,他「就是錢德」。其他試鏡的人都認為馬修跟錢德很像,因此紛紛請他幫忙。
  • 克雷格 · 比爾科( Craig Bierko )( 馬修的朋友 )有一天拿兩個劇本問馬修跟漢克 · 阿扎里亞( Hank Azaria )他應該接演哪一部劇,其中一部就是《 六人行 》,他試鏡上的角色是錢德。馬修十分想要錢德這個角色,但他同時是個忠實的朋友,所以他( 跟另一個朋友 )建議他接下《 六人行 》這部劇。結果,克雷格選了另一齣劇。
  • NBC 的製片人( Jamie Tarses )問他當時的丈夫( Fox TV 製作人 )馬修當時演的節目景況如何,還有馬修有沒有空檔,所以馬修才得到《 六人行 》的試鏡機會。馬修已把劇本背得滾瓜爛熟,所以不看劇本就完美地完成了試鏡。
  • 馬修第一次見到珍妮佛 · 安妮斯頓( Jennifer Aniston )就對她有好感,他曾想追求她,但她只想當朋友。
  • 馬修對主演群的第一印象:寇特妮 · 考克絲( Courteney Cox )身著黃裙,極其美麗;麗莎 · 庫卓( Lisa Kudrow )跟他們的共同朋友說的一樣,漂亮、風趣、非常聰明;麥特 · 勒布朗( Matt LeBlanc )既友好又冷靜沉著,由於他長相帥氣,馬修剛見到他時有點嫉妒;大衛 · 舒默( David Schwimmer )馬上就很好笑,為人溫暖、聰明又有創意。( 他在第一次見主演群的三年前就已經見過珍妮佛 · 安妮斯頓了。)
  • 《 六人行 》的作者會試著了解演員,並把他們本人的特質融入其角色之中。馬修儘管自認並非不吸引人,但是他的愛情時常以災難收場,還有他對寂靜感到不舒服,他一定要用笑話打破那種安靜的時刻。這兩個要素都被加進錢德這個角色裡。
  • 在《 六人行 》的錄製過程中演員鮮少有失誤。試播集就完全沒有失誤。
  • 在第一季時麥特偶爾會向馬修請教他的台詞要怎麼說,但麥特進步很大,到第十季時就是馬修向麥特請教了。
  • 是馬修要求結局的最後一句台詞讓錢德來講的。

內容優劣點分析

優點:

  1. 作者蠻清楚他所作所為的心理成因,也在一開始就向讀者說明,所以讀者能夠大致理解他的思路
  2. 作者算是坦誠
  3. 內容包含《 六人行 》軼事,該劇影迷能收集彩蛋
  4. 作者會提醒哪件事發生的時候《 六人行 》正進行到哪裡,對影迷來說可以更理解當時幕後作者正經歷哪些困難
  5. 作者經歷嚴重的毒癮跟酒癮,並在書中詳細爬梳,讀者可以更加理解這些疾病
  6. 口吻簡單,略帶幽默,十分易讀

缺點:

  1. 雖然作者已經算是坦誠,但是還是能夠感受到有時候他會很快帶過一件事,讓人知道他不想多談,所以那部份的事件跟心理細節就不得而知
  2. 內容不是完全照時間上發生的順序,比較像想到什麼就講什麼,所以讀者比較不好理清事件發生的順序
  3. 沒看過《 六人行 》的人會在這本書裡直接被暴雷( 誰跟誰結婚、結局最後一幕 ),像我( 不過一般沒看過《 六人行 》的人也不會買這本書吧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