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Die with Zero》摘要

我在寫摘要的時候這本書還沒有中文譯本,所以摘要裡用的字跟中文版裡面的可能不太一樣。

摘要

作者希望人們不要過度儲蓄,而是透過工作儲蓄剛好夠生存的錢,剩下的時間要花費金錢去獲得那些生命中重要的回憶。

經驗造就你這個人,但太多人忙著工作儲蓄而忘了去獲得這些造就你的體驗,這是本末倒置。在你死亡時剩下來的錢代表了你浪費在工作上的生命時數。若那些錢相當於工作五年的薪水,你就相當於浪費了五年在工作上。

據作者的說法,人的薪水通常會逐年增加,而二三十歲時正好是花樣年華,因此不該懼怕在年輕時多花點錢創造美好的回憶。就算二三十歲時錢存得不多也沒關係,因為以後會賺更多錢。

回憶創造的價值不只在經驗那一次而已,在擁有那些回憶之後,你每次回想起那些回憶,它們都會再次為你創造價值,就像股息 / 紅利一樣生生不息。所以花錢買經驗不只是買那一次,還買了持續一生的記憶紅利。這些持續一生的記憶紅利帶給你的驕傲、快樂和懷念是你年老、無法創造更多回憶時能夠賴以為生的養分。

有人會說,若把所有錢花完,那給小孩的遺產呢?不留遺產給他們嗎?作者認為遺產是要給的,但不是在你死亡之時,而是在子女約 26 到 35 之時給。在這個年齡段,子女足夠年輕,能充分享受金錢帶給他們的好處,也不至於太年輕,無法明智地運用錢財。若在死亡之時才給予遺產,是把這件事任憑「隨機」擺佈。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死亡,若遺產如此重要,就不該在隨機的時候給予隨機的人隨機的金額,( 畢竟你不知道當你過世時誰還活著 )你很可能會錯過子女最需要這筆錢的時候。況且,大部分人都是在 60 幾歲時獲得遺產。此時,他們已沒有年輕的身軀與活力去充分享受這筆錢能夠帶給他們的好處。( 慈善也是一樣,不用等到死後再給予,基金會現在就能從你的捐贈獲得莫大的好處。)

若害怕自己提早給子女錢而沒有足夠的錢活下去,作者建議可以考慮買終身給付的保險跟年金來避免這個問題。與此同時,你能給予的遺產也不是只有金錢。你給子女的關愛和你們共同的回憶都能成為子女寶貴的資產。( 研究顯示那些受到父母較多關愛的孩子成長得較健康、憂鬱程度也較低。)

為了積攢、保存財產而錯過生命經驗的機會有很多。無論是在青少年時期為了光明的未來打拼而放棄玩樂,還是在中年時期為了每一次的晉升而放棄跟子女相處的時光,都錯過了當下寶貴的機會。人在一生當中很難同時擁有足夠的同時擁有足夠的健康、金錢和時間。因此有時可以允許自己用錢買時間。( 尤其研究顯示無論收入高低,大家都能透過花錢買時間獲得滿足。)

如果害怕踏出創造人生經驗的那一步,作者想說大膽行事是在投資未來的快樂。若你還年輕,你的機會遠大於風險、你回到原本平穩軌道上的機會還很多,而且就算失敗了,你還是會為自己有過嘗試感到滿意,那些嘗試的回憶也會是正面的。檢視自己的憂慮是否理性,別讓不理性的擔憂阻攔你的夢想。

心得

我的高中物理老師也說過在年輕時去看演唱會跟老了去看演唱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我既宅又懶又 timid 又容易被各種阻力勸退,我覺得這樣不好所以才找了這本書來看。金錢帶給我的安全感很大,儘管我沒有辦法像作者倡導的那樣活著,但讀了這本書至少可以把我拉離一個不去體驗生活的極端。我還是偏好待在一個有冷氣和電梯的空間,但是往後我會試著更加積極地去體驗生活。

不知道讀者怎麼想呢?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